杏彩体育-格列兹曼成为巴萨新希望,展现雄心壮志
本文背景
“群岛之音” 是群岛教育加速器格列兹曼成为巴萨新希望,展现雄心壮志的杏彩体育内部分享会格列兹曼成为巴萨新希望,展现雄心壮志,每次由一个小岛来主持并分享自己的创业思考和实践经验。在连续听格列兹曼成为巴萨新希望,展现雄心壮志了三期群岛之音之后格列兹曼成为巴萨新希望,展现雄心壮志,格列兹曼成为巴萨新希望,展现雄心壮志我也有很多感慨。先简要回顾一下前三期群岛之音的内容。想直接看正文的,可以跳过。
第一期 — 自然之觅团队的想哥:我们是如何通过 PBL 的方式来招募合适的创业伙伴?
首先这个做法就很有意思,与众不同,充满了创业公司的 “创” 份;
同时从想哥分享的现场视频、图片和过程里,完全能够体会到作为一个教育创业公司,他们的 “团队招募” 也紧密结合了面向未来的教育本质:
以人为本: 整个过程充满充满愉悦和关怀;
强调4C能力 :招募的基础不是仅仅基于表面上的学历文凭,而是通过PBL,充分发挥应聘人员的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协作能力 ;
彼此平等心态:企业和应聘伙伴之间是对等的互相了解,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 .....
第二期 — 自然之路团队的分享:我们是如何在赤脚大仙的带领下进行敏捷开发的?
自然之路教育团队非常细致地剖析了在群岛旺旺导师带领下的整个产品发生过程,并提炼出自己思考到的几个要点。对于不太了解她们背景和敏捷基础的人来说,可能会有点困难,于是她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开始就让团队成员以视频采访的方式,来讲述 “Before & After” , 充分展示了 “ Show, Not Tell” 的精神;而且也考虑到了从用户,也就是 “听众” 角度的体验设计。然后又通过提出疑惑、如何思考,一一解答自己的发现和行动。
最关键的是,这个团队的分享,除了内容部分的精彩之外,更让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她们团队的 “精益思想” 和 “敏捷精神” :
—— 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不仅参与工作,也参与学习和思考,并共同推动产品的迭代和创业的进度,从而避免不该有的浪费:
—— 首先共同找到 “正确的事”, 然后才 “正确的去做事” — 去做事也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按照计划执行,而是根据真实反馈,在快速迭代中 “趋向” 进一步的精准。
第三期来自保护豆豆团队:《敏捷开发后的性教育社群产品 》。想学习这个优秀团队的开发经验,可点击链接。
由此,引发我进一步的思考:如果这些分享,都转变成小岛们的创业日记该多好?
优秀的创业者为什么需要写创业日记?以及该如何写
作者:周 贤
1
第一部分:创业日记不是网红卖东西
前几天看到Keso (一位互联网资深评论人)谈到: “一个现代企业应该向公众保持必要的透明和开放,CEO 则是联结企业和公众的关键接口之一。过于低调的企业家,其实是有悖于人们对一家现代企业的要求的。闷声发大财这种传统的生意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我是非常认可这种说法的,创业团队尤其应该如此 —— 这并不意味着CEO们一定要成为所谓的网红;而是说,在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期待了解产品/企业背后的人性特质(谁在做这件事,他们为什么做,他们是怎么做的 …… ),以判断是不是值得购买、支持或介绍给自己的朋友。
打个浅显的比方:就像一家餐厅如果开放了自己的透明厨房,那我们会更信任他们的菜品。
反观很多创业公司的公号,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广告。教育公司也是如此:要么都是开课信息;要么是某个活动的图片集成;如果偶尔有一些CEO或者核心老师的照片或者介绍,往往是 “萌萌哒剪刀手” , 或者一溜的 “叉腰职业照” …….
当然,这些内容也需要;但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远远不够。
很少有CEO或以核心团队的角色去讲述: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们又是如何理解这个领域的,我们是如何开发自己产品的,我们埋过多少坑,吃过哪些亏,有哪些发现 ,如何思考的,产品中哪个部分我们特别重视为什么,哪些用户带给我们特别的启发和收获 …..
偶尔有些CEO或者团队,会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讲述一些 “发展史” ,但也是非常被动的。
创业者们应该能够有意识地、持续地讲述,把自己整个 “做菜的过程” ,也就是自己创业中成长和思考的过程展示给大家。
2
创业日记其实是一部养成史
几年前,我在读库上看过一篇非常优秀的介绍文章:《AKB48 的养成史》,留下了深刻印象。AKB48 如今长红日本,当年却是一个N无女团:无名气无资金无背景无渠道 ..... 嗓音也好外貌也好竞争力也好,也只是普通而已。但是她们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路线:养成式 (与粉丝共同成长式)。
传统的歌手或者乐团路线,属于 “瀑布流式开发” :由大公司签下歌手,暗暗在公司内部进行培训和包装若干年,然后在某个时点“再以完美的包装,全方位的投入” 推出市场,面向公众,并期待由此一炮而红。
AKB48 却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 “精益创业式” 做法:她们在自己最弱小最不完美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到公开剧场演出。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听众,无限尴尬。但是她们坚持每天都演(每天都在交付),并根据每天来自观众的真实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演出和提升能力。同时,她们也不断把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如何调整的,每天的心路历程等等... 通过各种社会化媒体,传递给自己的早期用户。
结果,这些早期用户们对她们无限忠诚:坚持捧场,帮她们提高能力,传播各种消息,提供各种资源 ….. 当她们在成长,这些一路陪伴她们走过来的用户们,既无限欣慰,也充满了成就感。
如果把AKB48比做是一个创业团队的话,那么从产品到模式,甚至市场本身的形成过程,都构成了整段体验;而这一路走来的整段体验,是 AKB48 和用户们共建出来的。
这,就是所谓的养成。
我们每个人不都曾经参与过类似的感觉吗?小到养一只小鸡小猫, 大到为超级女生投票 … 其实都是我们参与的养成计划。我们参与的,热爱的,并不仅仅是某个产品、某个活动、某个人 … 而是自己从一开始就参与,感受、帮助其成长的那段体验。
就像小王子和他的玫瑰:“正因为你为你的那一朵玫瑰花费了时间,才使这朵玫瑰如此的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小王子和玫瑰都共同体验了这一段成长过程,而这样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
让用户感知、并参与到我们的创业过程中来,而不仅仅是 “消费最后的成品” 。
这也就回应了一些创业者的担心:“ 如果我告诉大家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怎么掉坑的 ….. 万一大家觉得我们东西很烂很不成熟怎么办? 万一觉得我们团队的水平比较差怎么办?不是反而影响我的销量了吗?”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不用把创业日记面向大众。而是从早期用户开始,从核心支持者开始 .... 譬如,我认识的几位创业者,会定期的把创业日记以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理事会和早期核心用户。
反过来,如果他们看了你的创业日记掉头就跑的话,很有可能 “他并不是你的早期用户”,还不够那么的痛。
同样,如果有人持续地跟着我们,那么好好珍视他们,去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参与的机会,甚至邀请他们来分享她们一路跟着走来的感受.....
每一个创业者,除了本身投入之外,往往都需要三类外部资本:财务资本(钱),智力资本 (智慧),社会资本(资源)。
前两者很容易理解,但第三种常常被人误解。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并不是中国传统话术里的关系或者资源,而是更强调基于某种价值观认同,而不仅仅是利益交换的支持网络。这样的支持网络一旦建立的话,将为我们带来长久的支持与匹配的资源。
社会资本的积累,并不一定只有抱大腿或者碰运气这样的道路。珍惜你的早期用户,告诉他们你的成长,她们很可能就是为你提供社会资本的人。
3
小岛们更要写创业日记
群岛并不是普通的 “教育/创业” 加速器。
群岛是一个致力于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加速器。
如果把群岛的发起方:Aha社会创新学院、澳门同济慈善会以及我们的支持伙伴如 Thoughtworks 技术咨询公司、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等这一帮家伙比拟为投资者的话,那群岛正在做的就是双重价值投资:
1)一方面,我们在寻找那些具备社会属性,致力于解决社会性的教育问题,从而带来“关键社会价值”的教育团队;
2)另一方面,其中,我们更进一步通过三类资本 (资金、智力和资源)来支持那些(现阶段)价值被低估被错配、少有人支持,但有优秀潜力或优势,从而具备 “潜在发展价值” 的教育团队。
每一个小岛,基本上都可以划分入两个象限:
— 要么是正在创新性的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 要么是全力探索那些引领未来的教育领域。
一方面说明我们都很有志向,但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都是 “少数派”,我们走的都是 “少有人走的路” 。
与此同理:愿意选择我们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也是他所属人群里的少数派。—— 否则,他就不会来选择我们的 “非主流产品” 了,甚至,连尝试都不愿意尝试。
南加州大学的公共政策教授 Halkett 的文章《The sum of small things : a Theory of the aspirational Class》里谈到一个概念:有抱负人群 (Aspirational Class)。也就是那些更愿意把钱花费在 “无形消费” 上的人:如服务、教育、医疗、人生质量等等。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由于无形消费所带来的价值不是一眼就能看见的,而且回报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比如小岛们所推动的创新教育),所以更需要人们有分析、思考、辨别这方面价值的能力和勇气。
无形的,才是最贵的。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希望通过教育来通往更好的生活,给下一代创造上升空间。但是,知道如何选择,敢于真正去选择 “少数派教育” 或 “创新性教育” 的人必然是不多的。
选择我们产品的用户,必然是他那个阶层里的 “有抱负人群”。
比如同心童子军 (2017群岛加速器小岛之一),服务的是流动儿童。这些孩子的家长都是打工者— 一般人眼中的所谓 “弱势群体” 。当他们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来上课,而不是去上其他培训班或者随意让孩子放羊时,他们就是打工者群体里的 “有抱负人群”。
几乎所有的 “有抱负人群” ,都会更主动、更愿意思考、更期待获得充分的信息,更在意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自我成长感。同时,选择是需要成本的,“无形消费” 所带来的回报不确定性,也会给这部分 “随时思考着” 的人群,带来时不时的焦灼和紧张—— 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会不会付出代价。
所以,创业日记,也许就是一种不错的沟通方式。让 “少数派” 和 “有抱负人群” 走到一起,及时沟通充分信任,减少顾虑和焦虑,让每个人都不是孤岛。
4
我们的创业日记:不仅仅要推动自己,更要推动教育变革和社会创新
每一次群岛加速器开始招募,都会有人问我:你对小岛们未来的期待是什么,或者什么样的小岛是有前景能成功的?
其实,每个人对于“ 前景 /成功 ” 的定义是不同的: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上市;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规模化,让自己的用户越来越多;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建立了一个有爱有能力的团队; 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打造了一个超级牛叉的产品 ….
这些都很好。
对我来说,我希望每一个小岛都在自己所在的那个独特细分领域里,成为 No.1。
为什么这么说?
1)我们每一个小岛都在开辟一个(目前)少有人去扩展的新路。无论是针对城中村的早期教育,还是LGBT人群的亲子教育;无论是审辨思维教育、儿童性教育,还是社会创新服务学习;无论是 4C 能力教育,还是PBL学习模式推动 ..... ,哪怕是看起来越来越热的自然教育,对整个教育现状而言,依然是只有少数人在推动的新领域。
每一个领域都很好,但每一个也都太新 、太弱 、太非主流 。
虽然我们这些小岛已经走在路上,但是走在路上还不够。如果希望因为我们的领头和实践,而让这些领域变得更好、更强、更主流,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足够强壮到成为No.1,才能领头整个新领域。
2)群岛的成立宗旨,和每一个小岛一样,都是为了推动整个教育的变革。
推动教育变革的路径有千千万,各有切角。
群岛的路径就是帮助那些在 “未来世界” 和 “公民社会” 中,必不可少的、应该有必须有、却少有人支持的教育理念、实践、形态,让它们出现和存在;
不仅存在,而且变得更强壮,从小岛变成大岛;
不仅变大,还要让岛和岛联结在一起,才能变成一片新的大陆。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小岛不仅仅是创业,也不仅仅是教育创业,而都是带有社会使命的教育创业。
顾远曾经说过:任何一个社会创业,不仅仅是提供社会性产品或服务,更要有雄心壮志来推动所在领域的变革。
而这个推动并不意味着要做多大的动作,或者非要参与政策的制定,而是不仅仅只关注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团队 …… 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和智慧,去思考和研究你所在领域所在行业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把你的思考和研究、讨论和想法、态度和立场、价值观和DNA .... 通过巧妙的设计,变成适合的声音,传达给你的用户、支持者、影响圈 ….
作为教育变革者,我们要发出独立的声音和独到的见地。
举个例子:一些做助残的机构号称服务成千上万的残障人士,但是从来没有看到他们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出过对这个领域的思考,或者在残障权益上做过任何推动。一些做创新教育的机构,除了海报上写着现成的、抄来的广告语,从没有明确表达过他们对于现行教育领域的思考,或者他们自己对于教育创新的理解。
我们的创业日记,还应该包括这一部分的思考和记录。
前一段时间,群岛大本营(注:由各小岛岛主组成的微信群)里贴出的歌路营对农村留守寄宿儿童的调研报告,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歌路营也是一个基于社会使命的教育团队,他们除了为留守寄宿儿童提供直接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之外,还不断的投入精力对整个社会问题领域进行分析、思考、倡导、推动 …..
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工作好像和产品/服务本身没有关系。但是,对内,让全部同事更加了解机构做事的意义、方向;对外,彰显了歌路营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让更多的人一想到 “留守儿童教育支持” 这个细分领域,想到的就是这个品牌 。
更关键的是:这才是一个致力于社会使命的教育创业者的应有之义。
P.S. 有些小伙伴又开始担心:我们的研究能力不强/写作能力不强/大家都在一线服务岗位/ 忙着服务没时间...... 写不出来啊。其实,一步步来,哪怕最开始就写几百字,“ 完成比完美重要” 。我们可以不断的练习,不断的迭代啊。
5
创业日记就是内部的学习库
很多创业团队都喜欢撰写大部头的、条文式的 “工作方法、企业文化、执行规则、内部学习档案” ….. 新人来了,就扔给他一本,或者让老员工带读解释。
你们真的觉得有效果吗?
看过《人类简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作为智人后代的我们,喜欢讲故事听故事,并且让故事把我们联结起来、传递信息、形成共识。直到几十万年后的我们,依然喜欢看八卦故事 .....
你的创业日记,
就是故事
你的创业日记,
还是经过思考的故事
你和团队核心成员的创业日记,
正是一路成长的经过思考的故事
而对于不断增加的新成员,
创业日记就是
我也可以参与进来的
一路成长的经过思考的故事
创业故事恒久远,一颗真心永流传
好啦,最后一部分:
6
创业日记该如何写?
如果你已经有点心动,那就开始动笔吧。如果你已经开始动笔,还有一些建议或者技巧:
1)用真人的口气和立场来写,如 “我” :来自于我的思考,想法,行动,收获、遗憾 ......
2)讲故事,而不是灌输:不要大量的堆砌教育概念。人们要看的是 “动态的真人的透明厨房” ,而不是一本《菜谱大全》。
3)不太放心的话,可以从内部分享开始,慢慢扩散到支持圈、早期用户,或者选择性的发布到公开场合。
4)群岛之音的本意:一方面是促进小岛间的真实经验交流,一方面也是用输出倒逼输入,让大家有一个总结和提炼自己阶段性创业思考的机会。其他的创业者也可以用分享的方式,来倒逼自己写下创业日记。
既然花力气想了、做了、收到反馈了,如果整个内容只 “用” 一次,岂不浪费? 素材已有,再整合一下就可以变成创业日记。
5)有些创业团队的CEO说,有时候觉得自己 “作为一个处于初创期的年轻团队,还不是很有威望的教育专业人士” ,和家长或者用户沟通的时候会有点心虚。其实,这个担心可以完全不必有。
在传统的教育思路里,我必须是一个大专家,完美出现,力压群芳 .... 其实怎么可能呢?又不是AI 。
而我们新一代教育创业者的思路,完全可以展现另一个维度:
“我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独霸这门学科,而百科全书式的回答也不能解决你(用户)真正的问题。我作为创业者,要展现的是我真正了解你的需求,共情你的感受,并带领你快速学习,找到方法、掌握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创业日记,恰恰可以更好的帮助用户更好的感受到这一点。
***********************************************
各位优秀的创业者,
你写创业日记了吗?
我们的公号文章皆为原创,探讨 “社会创新、教育创业、社会投资” 等主题。我们希望透过这些文章,呈现Aha在这些领域内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和对行业发展的前瞻。希望读者们可以从中获得实践上的启发,并享受阅读和分享时带来的快乐。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