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弗赖堡反客为主,击败实力强劲的对手
俄罗斯总理前些天宣布,6月30日之前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出口粮食作物,比如说小麦、大麦还有玉米,乌克兰政府也同时禁止出口小麦、燕麦、小米等重要作物。我杏彩体育们要知道有这么一个说法,普通商品减产10%一般意味着普通商品会涨价10%,而粮食减产10%则意味着粮食价格要涨到直到世界上有10%的人口买不起饿死为止。这是粮食绝对的刚需属性,导致弗赖堡反客为主,击败实力强劲的对手了它和其他商品完全的不一样。
2021年,俄罗斯小麦产量8199万吨,占全球小麦产量(77618万吨)的10.56%,乌克兰产量2903万吨,占比3.74%。
数据来源:trde map数据
两国在全球小麦出口中举足轻重。2021年俄罗斯出口小麦4249万吨,占全球小麦出口量(19324万吨)的21.99%,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出口2036万吨,占比10.54%。与澳大利亚、美国等体量相当。两国总计出口6285万吨,占比32.5%。
根据Trade map数据,2020年俄罗斯小麦主要出口目的国为埃及(占比22.69%)、土耳其(21.29%)、孟加拉(5.16%)、苏丹(3.57%)、阿塞拜疆(3.59%)和尼日利亚(2.26%)。2020年乌克兰小麦主要出口目的国为埃及(占比16.99%)、印度尼西亚(15.11%)、孟加拉(8.2)%、巴基斯坦(7.18%)、土耳其(5.79%)和摩洛哥(5.4%)。
数据来源:trde map数据
大麦
俄乌在大麦这个品种上颇为重要。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麦产量分别为1750万吨和1020万吨,总计占全球大麦产量(14579万吨)的19%。
数据来源:trde map数据
出口方面,占比更重,乌克兰出口600万吨,俄罗斯出口450万吨,两者占比超过30%。
根据Trade map数据,2020年乌克兰大麦主要出口目的国为中国(53.52%)、沙特阿拉伯(14.8%)、利比亚(7.95%)、突尼西亚(6.96%)、阿尔及利亚(2.14%)、摩洛哥(1.67%)。2020年俄罗斯大麦主要出口目的国为沙特阿拉伯(57.15%)、约旦(8.44%)、土耳其(8.1%)、突尼西亚(5.5%)、利比亚(4.15%)、科威特(3.3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83%)。
数据来源:trde map数据
玉米
2021年,俄罗斯玉米产量1487万吨,乌克兰3857万吨,两国累计5344万吨,占全球(118338万吨)的4.5%.
数据来源:trde map数据
出口方面,乌克兰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国,2021年出口量3161万吨,占比全球全年玉米出口(18757万吨)的16.85%。美国第一(6160万吨),巴西,阿根廷次之,分别为4300万吨和3900万吨。俄罗斯出口量不大,为526.6万吨,占比2.8%。两者总计出口3687.6万吨,占比19.65%。
根据Trade map数据,2020年俄罗斯玉米主要出口目的国为土耳其(28.94%)、越南(22.6%)、韩国(11.89%)、中国(6.61%)和日本(3.3%)。2020年乌克兰玉米主要出口目的国为中国(28.31%)、荷兰(10.5%)、埃及(10.4%)、西班牙(9.41%)、伊朗(4.58%)、韩国(4.55%)。
数据来源:trde map数据
大豆
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方面,俄乌两国的影响有限。2021年,俄罗斯大豆产量仅425万吨,乌克兰311万吨,总计736万吨,占全球大豆产量(37286万吨)不到2%。
数据来源:trde map数据
出口也有限。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出口大豆94万吨和188万吨,总计282万吨,占全球大豆出口量(16171万吨)的1.7%。
大豆还是美洲的天下,根据美国农业部,2021/22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计值12071万吨,出口5579万吨;巴西产量13900万吨,出口9400万吨。两者产量占全球的69%。而出口量占到全球的88%。
数据来源:trde map数据
高粱方面,两国的体量很小,总计产量十余万吨,出口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大米更是如此。
2006年因为世界气候异常导致粮食减产,实际产量是比理论最低供应量少了不到0.2%,结果国际小麦价格飙涨了340%,而这0.2%的人口损失实际上就被非洲国家的兄弟承担了。
19世纪初完全依靠土豆作为口粮的爱尔兰遭遇了大面积土豆疫病,25%的土豆决售,结果就是最终爱尔兰全超过30%的人口饿死。明朝崇祯年间中原连续10年大旱,年均降水量骤降47%产粮大省,河南那个时候完全绝收灾民在吃了树皮之后,甚至有一子儿时的这种情况。
据史料记载,当时十室九空,千里荒无人烟,只有吃人肉的野狗四处游荡,陕西的驿站里送信的马匹都被当做口粮来吃掉了,没了马匹一战里的公园只能被迫下岗,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民以食为天,买不起房可以去租,买不起车可以去骑共享单车,但是一旦没有饭吃就要出大问题。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产量合计占了全球出口量的30%,葵花籽油占了全球的50%,两国生产的化肥更是中亚和欧洲国家的主要来源,两个阵营选择在二三月份恰恰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要号称世界粮仓的全球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我的乌克兰完完全全错过了春耕和播种的季节。可以说乌克兰今年的绝收基本上已成事实,而粮食产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俄罗斯和北美,自己也绝对不会好受到哪里去。
之前大宗商品涨价那些视频我们已经谈到了,世界化肥价格已经在去年的12个月里狂涨了一倍不止,这种情况下培育出来的粮食价格会有多高,可想而知。这还没有考虑到飙升的油价带来的运输成本的飙升,因此导致了世界粮食供应的这种缺口最快会在2022年的秋季开始显现,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可能正在赶来的路上,不过我们大家先松一口气,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可不是乱讲的。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中国人口仅占世界的不到20%,但是囤积的主要粮食却超过了全球库存总量的50%。根据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的披露,即使按照每人每天一公斤主量的消耗量,中国单单是中央粮食储备量可以维持1年9个月的全民消耗,这还没有算上地方性的自主粮食储备,中国可以说在对待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哪怕放眼到全球也是当中无愧的第一名,尤其是在囤粮问题上有近似疯狂的一种偏执。
发现中国2022年度全球粮食库存量占比,玉米达到69%,大米达到60%,小麦达到51%。均在过去10年里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弗赖堡反客为主,击败实力强劲的对手!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也就是说,中国不仅粮食储备全球第一,而且还一直在增加。
2020年,中国食品进口额达981亿美元,是10年前的4.6倍。
过去5年里,中国大豆、玉米、小麦的进口额猛增2倍到12倍不等。
牛肉、猪肉、乳制品、水果类也增加到了2倍至5倍。
中国之所以这么重视囤粮了,就是因为历史上遭遇了太多次的饥荒,全国性的饥荒,而中国绝大多数饥荒都源自于一个被西方国家妖魔化的因素,那就是气温。
历史上的中国实际上气温并不是一路走高的,相反中国大部分时候是在和低温作者艰难的斗争,我们中国一共经历过4次小冰河时期以及相对应的回暖周期。
商朝末年那个时候中国遭遇了第一次小冰河时期剧烈的降温,把河南直接从亚热带气候变成了温带,气温下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降雨量的不断减少,那么雨水的不足就导致粮食连年欠收,商场就这样在中国第一次有记载的严重饥荒中走向了崩溃。
到了秦末汉初,中国内陆气温重新进入了回暖周期,根据汉书和诗经的记载,那个时候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几乎不结冰,气温更是高的,可以让小麦一年两手甚至三手。
黄河途经的陕西河南沿岸,那遍布高大的灌木树林,温润的中原气候,使得粮食产量不断创下新高。那个时候汉朝国力因此空前强盛,甚至有能力发动一场持续44年的全民战争和游牧民族去血拼。
然而随着冷周期的重新到来,400年后的汉末气候已经变得异常寒冷,那个时候东汉最终在低温导致的连年大饥荒中耗尽了自己的国力,在随后的400多年里,中原地区一直处于第二次小冰河的降温,器里寒冷的气候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低迷的粮食产量就导致中原王朝实力大幅衰弱,人们为了抢夺粮食开始了无休止的战争,从三国到魏晋到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之后,是多达六七十个王朝交替更迭的混乱的南北朝时期。
最低谷的时候,那时候汉人的总人口说一度不到300万人,而在汉朝初期汉人总数那时候可是达到了6,000万,这种动荡的情况一直到唐朝的建立才最终告一段落。有趣的是唐朝的盛世恰好踩在了我们中国第二次小冰河时期结束后重新变暖的周期节奏上。
大家都听过那句出自晏子春秋的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就是说橘树长在南方才会结出,橘子种在北方只会长出不能使用的酷菊,那么柑橘最低只能承受零下8度的低温,说出这话的是生在寒冷的春秋时代的燕子,那个时代北方当然长不出橘子,但是在温暖湿润的唐朝国都长安,那时候皇宫中年年都在有榆树,杜甫那个时候还专门提到过说宫中的柑橘和江南进宫来的味道其实是一样的,温暖的气候使得唐朝物产极大丰富,国力自然空前空前强盛。
根据杜甫的描述,唐朝初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因为农户家里粮食多的根本吃不完,没必要去偷盗,甚至农村经常见到有人在清道,因为来不及吃而放到腐败的稻谷和小麦。得益于唐朝初期,西藏新疆的温度湿度双双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今天我国西部的毛乌苏沙漠在那个时候可是号称塞外江南,年均降水量超过500毫米,湖里的水产品养活了西域36国的境外人。
临近的罗布泊啊在唐朝的时候更是拥有非常完整的生态体系和超大内陆淡水湖泊比赛,划船一度是当地的传统民俗,这种适宜的气候甚至催生出了强大到需要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去核心的吐蕃,其实根据记载那个时候的温度也就比现在高两度左右,然而就是这两度的区别,让西藏吐蕃成为了可以和唐朝扳手腕的重量级选手。
300年后随着唐朝末期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吐蕃和唐朝一起烟消云散了,土地贫瘠的西藏也再也没有孕育出第二个成规模的文明,最终整个西域彻底沙化变成了死亡的代名词,整个西域也都埋葬在黄沙之下。
到了宋朝中期,冷空气已经越过了秦岭,到达了南方,公元11年曾经四季如春的太湖全部结冰,甚至在沪的马车都可以在湖面上自由行驶。
从那时候开始啊杭州几乎年年下雪,而且基本都会延续到这种春末夏初,以温暖著称的南方都这么寒冷,更不要提北方塞外了,连年的降雪逼得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向南来转移,给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最终蒙古人摧毁了南宋啊,阿拉伯帝国和欧洲被吓破胆的欧洲人叫蒙古人,上帝之鞭认为他们是上帝派来惩罚自己的,其实只是人家吃不饱饭而已。
而在中国逼的南宋大将背着儿皇帝跳海殉了国。第四次小冰河时期,在明末清初持续了近100年的时间,明朝嘉靖21年就是中国有名的无暇之年,那年北京6月份开始下雪,7月份双度8月就开始过冬了,而寒流在明末时候其实达到了巅峰,明末的广州乃至珠江三角一带连年遭遇暴雪袭击。
据记载,1454年整个江南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雪,此外根据广东通志的记载,1506年冬天广东琼州府下了雪有鸡翅之后,琼州府就是今天的海南。
对于如今很少见血的南方人来说,海南有种积水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弗赖堡反客为主,击败实力强劲的对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气温剧烈下降导致的并不仅仅是降雪,对于中原和北方而言是更加恐怖的旱灾,因为低温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活动性,但有水汽的季风难以惠及内陆地区,而明朝灭亡的时候啊也恰好就是小冰河时期最冷的时期,那时候的中原地区早已经没有汉唐时期的温暖湿润,取而代之的是严重的沙化的土地。
在唐朝时期树木遍地的陕西,在明代的时候那些植被早已崛起,他只能看到千里黄土。
说到气候变化,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全球变暖,其实全球变暖这个概念是美国国一个叫布洛克的教授提出的,最初这个概念只是一个非常中性的概念,就是单纯的在探讨一个普通的气候模式而已,甚至最早西方国家自己都不相信这个理论。为此布洛克教授没少受到同行的攻击,但是这个事情慢慢就发生了变化,西方国家根据全球概念造出了碳排放量这个概念,然后就成功的把它货币化了,这本身就很资本主义对不对弗赖堡反客为主,击败实力强劲的对手?
碳排放之前我们讲过道理来说,每个国家都先免费摊牌,一些碳排放的额度没用完的可以卖掉,用完还不够的国家就得去花钱买。
买卖碳排放规矩已经定下好多年了,至今为止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给发达国家交钱,因为发达国家早已经度过了粗放的发展模式,现在主要靠金融和高端制造业来获得利润,那么这些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觉得是跟根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决议,西方国家上来就给发展中国家设定了天花板,全球8,000亿吨碳排放量,发达国家的11亿人拿走了其中的3,500亿吨,人均320吨,而发展中国家55亿人口只拿到了剩下的4,500亿吨,人均不到82吨。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忠礼院士曾经谈到决议的时候,认为这是变相把碳排放权和发展权绑定,并且非常气愤的质问那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还是不是人,碳排放权是不是至少应该平权?然而10岁之位的西方国家把全球变暖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你敢质疑就是反人类,否则就只能乖乖算账交钱。西方国家为什么要提出控制变暖,甚至希望降温,他们有自己的动机。
如果仔细了解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你会发现啊那些欧洲传统强国和美国西海岸以地中海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干燥,少雨大多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在国际上号称有钱人的高定气候,罗马、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巴塞罗那,还有什么里斯本、雅典、旧金山和洛杉矶这些都超高人气的移民城市全都处于这种气候模式之下,但是气候模式什么都好,唯独怕高温,高温会使得地中海气候下的亚热带季风油气干燥极易引发全国范围内的超级大火,而且根本没有办法扑灭,因为最干燥的季节里其实风力是最大的火借,风势就是地中海气候的噩梦。
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里,美国西海岸就分别迎来了持续燃烧长达几个月的商户,烧掉了20个纽约的面积,而在亚洲国家很少看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季风特征完全不同,在气温和宜居性上来说,中国和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完全相反,温度越高,中国实际上就越湿润,也就拥有了更多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
我们初中地理就学过400毫米的降水量,实际上是中国农耕的分界线,只要是降雨量低于这个数,那必然就是饥荒了。哪怕是游牧民族也至少需要保证300毫米降水才能保住自己的牧草气象。研究表明,平均气温每下降一度,中国年均降水量平均要减少100毫米,在在南方地区降水量如果减少100毫米,粮食产量就会减少一成。而在北方这100毫米的降水的区别会直接决定地里的庄稼会不会绝收。如果温度真的降低一度,那就意味着长城需要向南移动400公里,因为这里连牧民都养不活了,农耕文明更是没法扎根。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秦汉的长城和明清的长城修建的位置差这么多,因为两个时代的气候完全不同,得益于随着第四次小冰河时期在清朝的结束,我们现在有幸正在处于第四次气温大上升周期,根据气象学家在西北气候有暖肝向暖湿转型的信号,这篇学术论文中的逻辑结论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蒸发量加大,更为充沛的水汽会被强劲的西北风从印度洋带到新疆和西藏,中国广袤的西北地区的干旱情况会被迅速扭转,并且很可能会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就会完成从肝热向湿暖的这种转向。
在2018年西藏可可西里水文科考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通过分析近40年的卫星遥感资料也验证了猜想,在陕西、甘肃、西藏等地区植被在未经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际上正在逐渐恢复。中科院专家甚至表示,只要气候变化的趋势不被逆转,那未来几十年内哪怕是号称生命进取的罗布泊,都极有可能出现绿色。
今天毛乌素沙漠植被繁衍迅猛,部分地区野生植物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起腰高。人民日报在去年甚至专门发文称,摩苏沙漠在陕西境内的部分即将彻底消失,这实际上就是因为水汽被温暖的气流重新带回来了,有了水植被自然就会缓慢复苏,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中国西北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新变了湿润,2021年7月底,塔克塔版干沙漠,西北片区甚至遭遇到暴雨形成的洪灾,洪水淹没了多大范围?
300平方公里和杭州市的面积一样大,而这样的特大范围降水在新疆实际上近些年来也是越来越频繁。从1961年到2020年,西藏年均降水量累计增加了将近50毫米,雨季持续时间也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寒冷的西藏实际上也在迅速升温,2017年西藏11个主要气温监测点的平均气温甚至全部突破了历史机制,但更夸张的还是新疆2019年年中,新疆阿尔塔市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封闭,很多人好奇说新疆雨水并不多,孔雀河都断流几千年了,是造哪门子的水坝呢?这时候如果我们看一下官方的信息就会发现呢,它的主要功能竟然还不是发电,而主要是为了防洪,而且总库容量达到了22亿立方米,教科防洪标准是以及万年一遇的水平。
中国整个西北占据了中国超过30%的土地面积,其中过半的区域都是坡度小于二的大平原,实际上极其适宜开展集约化机械化粮食生产作业。如果中国西北年均降雨量因为为气温转暖,回到了唐朝那时候的水平,那么西北5省每一个都会是绝对的产量大省,也就意味着中国会直接多出30多亿亩的潜在耕地。
要知道中国长期坚守的耕地贡献也才不过18亿亩,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唐朝和汉朝拼死都要打通西域,设立西域都顾府,因为只有那两个时代温度足够高,机遇才意味着粮食,而至于全球变暖这个概念,本质上是个小马过河的故事,有些国家承受不了,有些国家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比如说俄罗斯就很开心,全球变暖,因为这会让北冰洋的冰封港口变成优良的不动港,但是处于地中海气候的那些西方传统发达国家,通过强势的全球舆论造势,硬生生的把一系列灾害和全球变暖完全对等,其实只要是气候变化一定会产生气候灾害,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这些都是地球自然的变化和调整,而且这个变化是周期性的啊几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看到古代也没有工厂,也没有汽车,那么温度依然可以突破历史的机制,对不对?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问题就是我们人类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影响力。
要知道全世界单单牛类每年因为打嗝放币产生碳排放量就已经等于2019年美国全年的碳排放总量了,而且牛的排泄气体绝大多数是甲烷。我们要知道同体积下甲烷制造温室气体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70多倍,我们退一万步讲,即使要减排,西方国家也应该作为排头兵,而不是我们发展中国家。
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论是历史碳排放总量,还是今天的人均排放量,都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值,把全球变暖的罪责放到后发国家身上,本身就是极不公平的一种举动。这就像是美国人自己迫害了,印第安人就拉着全世界人给印第安人道歉的一个道理。
袁隆平院士曾经说过,一类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办到一个国家,我们一定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里。现在老天爷把类似唐朝的温度和湿度和降雨量送到了我们的大西北地区,我们绝对没有不要的道理,毕竟一切的发展和未来都需要有粮食安全作为最基本的保障。
今年世界粮食产量如果减产5%,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到那5%吃不起饭而被放弃了人口,未来也不会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长达5%,而逐渐变得温暖湿润的西北,就是在未来长期给我们粮食安全底气的又一张王牌。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